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工作长效机制。2009年以来,先后3次制定实施并修改完善了督察区域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分析观测点工作办法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了观测点单位、主要任务目标以及济南督察局、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通过与山东省土地勘测规划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形势观测分析专家智囊库等,建立健全了协作会商机制。先后3次实行协作组工作机制,结合地域、经济、省情、数量等情况,对40个观测点进行分组管理,分别确定主题进行集中调研、协作交流。建立考核体系,先后4次对40个观测点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激发观测点工作积极性。济南督察局与各观测点、技术支撑单位通过电话、QQ群、微信群、会议、专栏等多种模式,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共享资讯信息。
注重队伍建设,提高分析研判水平。连续6年召开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观测分析工作暨业务培训会,邀请部、省相关部门专家从数据统计分析、调研报告撰写、指标填报标准要求、协作基础知识与角度等,对各观测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锻炼了一批基层队伍,形成了一局两厅40个观测点团队,提升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连续6年对成效突出观测点和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涉及滨州、德州等25各观测点及技术支撑单位58人次,并向两省一市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转发表彰文件。
注重业务建设,通过调研解决基层实际困难。以调研为平台,结合例行督察等日常工作,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观测点专题实地调研,总结经验,了解问题、困难,掌握真实、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及时关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高对重大问题的敏感性,从特色小镇用地情况、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降成本”土地政策执行情况、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率等多方面深入开展形势专题分析,形成调研成果上百篇,为部领导决策提供有意义、高质量的参考。
注重观测点建设,强化工作成果应用。观测平台作用不断拓展,充分发挥形势研判、政策评价、决策参考等功能和作用,将观测点逐步打造成信息采集点、政策反馈点、管理示范点和共建联系点,为巩固和发展健康、稳定、和谐的土地利用与管理秩序提供战略决策支撑。有的观测点利用形式观测分析工作优势,及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的观测点结合形势观测分析月报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深入调研提供素材;有的观测点按照“以激励机制引导观测点、以质量管控规范观测点”的思路,定期召开全市土地形势分析会,为地方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有的观测点以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为依托,推进统计监测系统自动化、信息化,用数据说话、用分析说话,真正把形势分析工作用活用透。